Sponsor

大學老師勸告大學生:千萬不要成為這六種人

我93學年度開始在大學教書,現在是102學年度,扣掉當兵一年,已進入第九年的教學了。因為開課極多,且過半是學期課,所以我教過的學生粗估應該已有五六千人,或許近萬也說不定。
一路教下來,透過個人觀察,我歸納出一些學生的通病。過去都是在課堂上零星提醒學生,今天就將之整理整理,並加上個人的改善建議,一次提供給自覺不足的同學們。
我教過國立,也教過私立,但最頂尖的學生我沒教過,所以不敢說這文章能對他們有所幫助。但「普普通通」的同學,我碰過很多,我相信這些建議能對普通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提示與幫助。

一、不要當「咩咩人」

不要當學校的順民。我習慣稱那種學校一講就照聽,老師一說就服從的學生為「咩咩人」,像羊咩咩一樣。
很多學生在開學時,老是抱怨沒有課可以選、很難選、選不到,或是老師助教很賤、口氣很差不給加簽等等。
課為什麼開那麼少,理由通常不外以下二者: 1. 學校為了減少成本,就減少開課數以求少付鐘點費。2. 單純因為專任老師懶,只開學分下限不肯超鐘點。這兩個顯然都不是好理由,特別是對繳了大把銀子的私立院校學生來說。
但學生除了抱怨之外,並沒有採取任何學校會覺得「痛」的行動來爭取權益。不會抗爭,不會舉牌,不會辦反對派學生報,更不會找外在媒體,絕食那更不可能了。選出來的學生代表也像仙人一樣,只辦團康活動,很少去為民喉舌。那為什麼會有課可以選?
「學校不可能會理我們的啦!」要抱持這種咩咩人心態,那就一切別提,你就乖乖的當順民,活該選不到課,活該校內餐廳難吃,活該停車困難,活該學校職員態度差,活該廁所少又髒。
當學生在外面吃頓飯,碰到湯裡面有根毛,馬上拍照上傳,鬧得像中了沙林毒氣一樣;一進學校就變成溫柔順民,擠在一起取暖低聲murmur,活像咩咩叫的羊。這真是種很奇怪的心理機轉。你們到底在怕什麼?學校是能怎樣迫害你?
你是繳錢的,他們是收錢的,本質就是買賣,雖然大教授一直強調我們不是學店,大學教育不是買賣,但他們談錢時可比你精多了,不信的話可以把系務到校務會議全部錄影下來公播。他們只是「勸」(騙?)你不要把這當買賣,以免你跑來要求客戶服務。不要期待老師、職員會主動幫你們爭取什麼福利:他們只要坐在那邊處理日常業務就可以領薪水了,為什麼要為你多生事?
除非你讓他們渾身難受,否則他們不會動。從學校老師到國家公務員,原理都一樣的。你在學校中只會批評學運份子搞東搞西,有失學生本份,但放假回家,發現老家要被強拆了,想抗爭?才發現自己連抗爭都不會。想找會的人來?才發現自己也不認識陳為廷。人家為什麼要幫你?你連一門課都不會爭了,還想爭什麼大條的。
越主動出擊的學生,大教授們越怕。你是成年人了,請做成年人該做的事。

二、不要當標準答案人

在小學、中學階段,同學們被餵答案餵到太習慣,到了大學還是在等標準答案。下面的問句在我的隨堂作業中很常見:
「這樣推論是正確的嗎?」
「所以答案是什麼?」
「這樣可以算是對嗎?」
這種學生我稱為「標準答案人」。只要有標準答案,人生就一切完滿。問題沒標準答案,人生如一團大便。
我上課是問題導向式教學,學生要寫很多的隨堂作業。我通常會在下課前一分鐘公佈最後一題的正確或標準答案。雖然已經強調不依標準答案給分,是依推理過程給分,不過總有一大堆學生會在交卷前一刻補上我剛說出的標準答案。明明就沒分,但學生們就是覺得此舉可讓自己在心理上踏實一點。
「對」變得比什麼都重要,好像拿到(別人想出的)終極標準答案,人生一切困境就都解決了。這其實是種錯誤的安逸心態,根本就是懶散。在我教的人文哲學類科裡,答案要自己去找,才對自己有意義,他人給的答案,是和他的人生有關,不是你的人生。
因此也不要輕信那些社會賢達、知名人士的人生建議、處事原則,不是說他們講的是「錯的」,而是那些答案是對他們有意義,不見得對你有意義。什麼借錢起家啦、月薪六千也要忍啦,他可以辦到,不代表你適用。每個人都是獨有特色的存在,你應該花時間去找有關自己的答案,不只是在大學裡,也該耗盡一生去尋找你的目標。
或許,到最後你會發現,人生的答案就是「尋找的過程」,而不是什麼特定的標準化結果。

三、不要當屌面人

「屌面人」不是指周杰倫。好啦,你要堅持周杰倫是,我也不太反對。但是他屌得有理由。
不論上課下課,面無表情的同學佔了絕大多數,有些還更嚴重點,可用「屌面人」稱之,一臉不屑,旁人實在不清楚他不爽的點是什麼。雖然這些同學通常並無惡意,但是他們都忽略自己正處在一個社交場合中,失去了營造自身形象的機會。不論你喜不喜歡來這一套,你都已經成人,也在成人世界中展示自己,你必須注意一些細節。
幾年前我接到一通電話,來電者是位前輩,他問某位我大學時期的同學是怎樣的人。因為畢業已久,我只能依印象回答:「嗯 ……我只記得他是個蠻G8的人。」沒想到這句話竟害他失去了這前輩所屬單位的工作機會。
我並沒有惡意,我也不知道這問題和工作有關,只是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一臉 G8樣,所以很自然的講了出來。他做事不見得壞,就是與人相處的姿態過高,或許他之後改變了,但在留在同學(也就是我)心中的「殘像」,就是那樣G8。
不論男女,許多大學生並不會注意自己的表情。他們或許會注意外在穿著打扮,該有的髮型、服裝、搭配都不會少,有些女生甚至會帶完整的妝去上學,但這些其實都是不太重要的部份:如果同學一輩子都只記得你的乳溝,厄,這好像比屌面人更慘。
注意到自己表情的同學,少之又少。搭配再完美,只要表情是失敗的,就是失敗。但表情控制得當的同學,只要其他外在條件不太誇張,就算不討喜,至少也是個讓人覺得和善的形象。
我不在意學生上課對我的態度,但許多老師在意。你就算沒在聽,但面帶淺淡的微笑,絕對比「 :(」要好。也不用刻意去和同學哈拉攀交情,更不用大聲問好,就笑臉走過去,點個頭就好。甚至也不用看著人笑,你若練到一個人在位子上思考時也能淺淺微笑,那就接近大無敵了。(不是一個人ㄎㄎ的竊笑,別人會覺得你大腦有問題或是小丸子的同學。)
這是一種最廉價的門面,微笑不花錢,也不花你多少工夫,無聊時對鏡子練練就好,但效果無限。有禮貌、開朗、健談,都是很好的社交潤滑劑,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好,所以先把最簡單的微笑練好吧。照鏡子時自己覺得看來不討厭就可以。
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同學和老師對你的一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力,所以別想說「以後再也見不到這些人」,就隨便應付。

四、不要當空白人

我稱那種書沒讀到,玩也沒玩到,朋友沒交到,電動沒打到,什麼都沒幹、什麼都不知道、不清楚的學生為「空白人」。
我曾請修課同學們自我評估,如果自己高中畢業就出來做雜工打天下,與大學畢業才出去就業相比,在「人生總收入上」,後者要多少年才能追得上前者(當然還要扣去四年學費的成本)。通常要大學畢業後七、八年才追得上,有些同學甚至要花二十年才逆轉。
如果大學對你只是讀點書,拿個學位就好,那其實CP值是很低的。還有許多事你可以利用這段時期來做,這可能是你人生最後一段的悠閒(或高自由度)時期。你除了傳統的玩社團、談戀愛等什麼必修三學分的之外,去打工,學習一些技能(大學校內學語言是最便宜的),考照,或是搞學運,出去壯遊等等,什麼鳥事都可以嘗試,四處探索看看什麼對自己有意義。
這是老生常談,你會覺得沒啥新意,但問題就在於,你明知道這點,但你還是困在讀書之中:往往一整個學期什麼都沒搞,課本也沒讀,到了期中期末才拼命念書拼過關,然後就虛無的過了這半年。因為玩,所以沒讀書的人還算好的,他至少有玩到,有些人甚至連電動也沒打好,漫畫也沒看,妹也沒虧到,等於什麼都沒幹。
這種「完全是浪費時間」的空白人學生,我實在看太多了。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在可以兼顧讀書的狀況下)找一個讀書以外的事情栽進去,想辦法搞出一點名頭。在房間舉啞鈴練成肌肉男也可以,不用搞什麼多偉大的事。做出一個之後,再看看能不能發展出第二種、第三種不同的發展向度。
「大人」常說學生的本份就是讀書,不要搞東搞西。那是騙小孩的,中老年人又有多少顧好自己本份的?家庭主婦有認真掃地嗎?上班族有認真寫文件發公文嗎?大家也都馬在滑手機。如果大學只有認真讀書,也是很好,但你覺得自己真的讀得起來嗎?

五、不要當不理不理星人

有些人天性孤獨,這不是他的錯,孤獨也很好,但別「不理人」,你就算一個人獨自活動,也應該透過觀察他人來反省自我。有時候大學的校內道路人山人海,看似熱鬧,但其實也都只是一堆來自不理不理星的外星人,是無數個孤獨的小個體。
如果對於前面的第四點,你實在想不出來能幹嘛,那「觀察其他人」是你一定可以做到的一門功課。我大學時期最遺憾的一點就是和同班同學不熟,因為我都在外頭胡搞,當學生政客,錯失了許多觀察同學的機會。但有失亦有得:我也因此有許多觀察學生政客的機會。
有種研究方法叫田野民族誌,講起來很專業,但你不需要做到很專業,你只要準備本小筆記或開個電腦資料夾,記錄你在大學裡的所見所聞就好,最好以「個人」為記載的單位。
久而久之,你就會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源庫」。從同學、學弟學長學姊學妹,到老師,到不認識的學生,到學校職工,到臨近地區的某位個性角色人物,你注意觀察的人越多,你就越能夠認識自己:每位「他者」其實都是一面鏡子,可以照映出某個角度的自己。
觀察某個學長有什麼優點,你可以思考對你而言,你自己需不需要這種優點,為什麼需要或不需要。某個老師對你有負面看法,你就可以思考這種看法對你而言的意義是什麼,你需要在意嗎。
這種紀錄不見得要形諸文字,你可以將之內化成一種能力,見人就反思自己,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真正有意義的「自己」。
就算是喜歡交朋友的學生,也常因為忙於和人表面交關,並沒有深入去觀察自己的那些朋友。你雖然活在人群之中,但你仍屬孤獨。

六、不要當興趣人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興趣人」的文章,反對大學生只追求興趣的風氣:多數大學生都主張選課要選有興趣的,社團要參加有興趣的,出去工作也要找有興趣的。每次看到學生說「這不是我的興趣」、「和我想要的不一樣」,我雖然會細心引導其脫困,但其實也都覺得有點倒彈。
我的意思並非指人完全不該追求個人興趣,我的主張是,年輕人不要被興趣綁死、綁架,因為你還有很多發展可能性,你覺得的興趣可能不是你真正的興趣。
你可以挑選一兩件自己沒興趣的事情來做,甚至發展成長期的功課。比如說學一些罕見且沒啥大用的語言,考一張不太可能會用到的證照等等。或許你會發現那也是你的「興趣」,只是之前不知道;當然也有可能那始終都不會成為你的興趣,這時你不妨就當成是磨練自己的意志力。一種控制自己的意志力,繼續把它的流程走完。
我十幾年前讀台大的時候,雖然是很小樣本的觀察,但我發現台大學生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相比,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在於意志力,意志力比較強。尤其是為了爭勝奪權的那種權力意志。就算是很無聊的打電動,打麻將,打撞球,打嘴砲,就是會不顧一切拼死拼活到最後。台大學生很會打電動的,如果真的要練的話。
而普通大學生在這方面就弱多了,我看過太多「最後一刻」前好幾刻就決定放棄的人,報告生不出來,專題做不出來,考試讀不完,電動中離。放棄得太早了。很多人都推說是這種東西我沒興趣所以弄不完,但說穿了其實只是意志力太弱。
那要怎麼練意志力?我不是要你一下就練到台大那種期中期末考寢室燈亮一週不關的那種神經病程度,我只要你練一種小功夫:不管上什麼課,通通都做老師講課內容的摘要或筆記,要當場寫,不要錄回去整理。就算一小時只寫下二十個關鍵字也好。這不是要讓你融入課程,而是要訓練你的集中度,自我控制力。我也知道有些大學課的內容很渣,沒有筆記的價值。
幾年前我應邀請回小學母校座談,因為我是該校資優班出身,所以和幾個當年同學一起與現今的資優生及家長談談過往求學經驗。在不是我開口的時間中,我注意觀察場中那些小學三到六年級的資優生:他們在無聊的兩、三小時會議期間內,沒有噪動,就是坐在位子上聽大人講什麼,或是靜靜做自己的事,畫圖,讀書。
兩到三小時!這讓我非常震驚。在會後結語時我特別提到:「在座的果然是資優生呢,這麼久的時間都沒有吵鬧,自我控制力很好。我現在教的大學生們,大概十分鐘就開始蠕動了。」
練習專注的摘要老師講的話!這是很重要的自我訓練。我知道現在大學生都做不好,因為我會在課程中設計題目讓學生來執行這樣的工作,但經過一學期的訓練,能夠做到標準以上的,仍不多人。所以大家好好練練吧!對集中注意力,提升意志力一定有幫助的。

結語

我要趕快在此做結了。我算了一下這篇文章的長度,已經快要超過普通大學生的閱讀忍耐值,就先此打住吧。當然,我覺得普通大學生應該避免的事,絕對不只以上六點(如「不要當嘴砲人」),將來有空會再推出續篇。我也知道一些老師、家長不會認同我的看法,厄,那就請各自在教育的路上努力吧。

文章來源:人渣文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